2011年4月29日,首届上海交通大学智能汽车竞赛在电信群楼2号楼5楼中厅举行,来自光电组、电磁组和摄像头组的22支参赛队伍报名参加了本次比赛。校教务处郑益慧副处长、实践办张淑敏主任、自动化系周越副主任以及校智能车创新基地指导老师出席了竞赛并担任评委。同时,吸引了大批科技爱好者和汽车模型发烧友前来观赛。
按比赛要求,参赛队伍使用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的8位、16位微控制器作为核心控制模块,通过增加道路传感器、电机驱动电路以及编写相应软件,制作能够自主识别道路的模型汽车,在规定的模型汽车平台上,按照规定路线行进,最快跑完全程而没有冲出跑道者为优胜。洁白的跑道、精致的模型、流畅的行驶、超快的速度、精准的控制让现场观众切实领略到科技的魅力和青春的激情。
郑益慧副处长饶有兴致地观看了比赛,并对融控制、电子、通讯、机械、传感器等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智能汽车竞赛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希望参赛选手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将本专业知识与其它专业知识有效融合,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动手中培养思维、在协作中学会团结,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质人才。
经过激烈角逐,共有12支参赛队伍获奖,其中一等奖3支,二等奖6支,优胜奖3支队伍。另有3支队伍还获得了技术创新奖。获奖名单见附件。
此次比赛从2010年11月下旬开始组织报名,吸引了来自电信、机动、船建、软件、密西根等学院的近200名同学报名,其中120多名同学参加了技术培训。经过四个多月的准备,队员们系统地学习了编程、电路和机械方面的知识,制作了道路传感器、电机驱动、电源管理电路等模块,编写调试了智能车控制程序,每支队伍独立制作出一辆能够自主识别道路的赛车。他们在赛前准备中不怕吃苦,乐于钻研,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学习和发扬,他们在本次比赛中的精彩表现也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首届上海交通大学智能汽车竞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组别 |
姓名 |
系别 |
电磁组 |
王翌清 |
信息工程 |
电磁组 |
乔雨 |
软件工程 |
电磁组 |
乔迟 |
船舶海洋工程 |
光电组 |
盛哲 |
信息工程 |
光电组 |
郦昂 |
信息工程 |
光电组 |
单福平 |
机动学院 |
摄像头组 |
费思源 |
信息工程 |
摄像头组 |
王浩 |
电子科学 |
摄像头组 |
龚路 |
计算机 |
二等奖
组别 |
姓名 |
系别 |
电磁组 |
罗翔 |
电气与自动化 |
电磁组 |
蒋天骁 |
通信工程 |
电磁组 |
崔运凯 |
机动学院 |
电磁组 |
王闯 |
机动学院 |
电磁组 |
黄博 |
自动化 |
电磁组 |
马庆达 |
电子工程 |
电磁组 |
杨蒙蒙 |
电子工程 |
光电组 |
杨辰兮 |
自动化 |
光电组 |
杨天悦 |
电气与自动化 |
光电组 |
徐驰 |
信息工程 |
光电组 |
宋岩 |
自动化 |
光电组 |
朱骜 |
计算机 |
光电组 |
郭林栋 |
电子工程 |
摄像头组 |
顾峰 |
计算机 |
摄像头组 |
王天豪 |
电子科学 |
摄像头组 |
杨朔 |
电院大一 |
摄像头组 |
黄炫圭 |
电院大一 |
摄像头组 |
杨德才 |
机动学院 |
摄像头组 |
胡晓博 |
密西根学院 |
优胜奖
组别 |
姓名 |
系别 |
摄像头组 |
邱航 |
信息工程 |
摄像头组 |
黄新 |
信息工程 |
摄像头组 |
孔维昊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
摄像头组 |
王孟晖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
摄像头组 |
吴春阳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
摄像头组 |
李思韵 |
计算机 |
摄像头组 |
樊心怡 |
自动化 |
摄像头组 |
曹舜让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技术创新奖
组别 |
姓名 |
系别 |
摄像头组 |
费思源 |
信息工程 |
摄像头组 |
王浩 |
电子科学 |
摄像头组 |
龚路 |
计算机 |
电磁组 |
王翌清 |
信息工程 |
电磁组 |
乔雨 |
软件工程 |
电磁组 |
乔迟 |
船舶海洋工程 |
摄像头组 |
黄炫圭 |
电院大一 |
摄像头组 |
杨德才 |
机动学院 |
摄像头组 |
胡晓博 |
密西根学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