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青年实验说 陈烨 这次有幸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首先要感谢项目立项人季凯莉同学。在本实验项目中,我主要起着辅助作用。全力协助季凯莉同学实施试验方案,全程给予季凯莉同学支持,颇感欣慰的是我们终于顺利得按照既定目标完成了该项试验。 不得不说季凯莉同学作为项目的立项人对于本创新实验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也是本创新实验项目的主心骨,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这个项目,没有她也就没有这个项目的顺利进行。或许很多同学在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中学到的是无价的前沿科学知识,或许是项目管理运作的方法,而我在这次的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中却是从我的同龄人身上学到了最多,那些从季凯莉同学身上获得的感动和激励是我能以用语言形容和描述的。 作为一名本科生,掌握基础科学知识使我们的首要任务,也是进入实验室的必要前期准备,但是学习之外我们更加渴望的是一种亲身体验和实践,一种将知识运用并见之成效的悦然。当大多数同学们还穿梭于社团活动,忙碌于自习教室,或沉浸于图书馆的氛围中时,有的同学们已经想到了要自己创立项目,把自己的所想化为现实的行动。 我敬佩季凯莉同学的超前意识,勇气和胆识,尽管在许多大家,行内人的眼中我们就像是在瞎折腾的初生牛犊,在实验室中用着国家拨的款折腾些不成气候的小花样,如此得这般那般不过是一场儿戏罢了。有这种人也有那种人,在我看来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经费造就的不仅是一个个项目,更是一个一个新生的希望,在往科学,往工程,往生命山顶攀爬地更有力量的勇者。 项目本身对于我们也是一种肯定,我们是值得去栽培的一代人,我们是值得去造就的一代人,其实于我而言,这个额外的试验项目对于我可见的前程并没有多么显著地帮助,那么回想当初自己为什么赞同了季凯莉同学所立的项目呢? 生命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每一个选择都可能造就截然不同的人生。我们迈出人生每一步,都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 “那我们研究什么?” “钠钾互作。” “这有什么用呢?” “不研究,就永远不知道它会有什么用啊。” 每个人都为了各自的信仰与价值顽强而努力,我们选择于我们有利的,我们选择于我们有诱惑的。然而,在与季凯莉同学一同实验的过程中,我被她深深感染的是一种对于科学的热忱,纯粹而没有虚饰的。她总是不断地提醒我,研究基础科学本身或许是枯燥而无味的,抑或在很久之后也难以实现产业化,更或者会成为失败之作,几十年的心血一朝尘封再无人问津,但是从事者们所追求的往往不是为外人在意的,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是我们去挖掘发现过程的快乐。 在科学的道路上我们积淀的太少,少得不足以让我们向前突破,我们需要积淀我们需要那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科学实践的积累,我们需要有人在混沌中劈出一条道路,不管他通向何处,方向是走出来的,走的人多了成了路,若没有人踏出第一步,或许就会无路可走。战斗中总有人牺牲,谁又能说胜利不属于那些牺牲者呢? 我们容易成为很多东西的牺牲品,比如名声,比如财富,比如纷繁尘世中的太多羁绊,每一项都足以使我们停滞不前。对于年少的我们,这些来之不易的容易让我们陷入不可自拔的错觉。 很多时候我对于这个项目会感到无助,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为了这几个无足轻重的学分,为了这一些我们无权染指的经费,为了那个空洞不切实际的“基础研究”?试验得出些成果的时候,我们将会遭遇的可能是下一个试验设计的瓶颈。难以忍受的是如此反复的患得患失,我们要在仓促的时间里实现一个属于自己的项目,然后让它闪现出“意义”的光辉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 我终于能够体会为什么说科学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了,当然所有称号都不是所有人都能担当的,在峰顶的人都是耐得住寂寞的人。作为季凯莉同学的助手,我希望能把辅助的工作做好,能协助她愉快的完成这次试验。或许是我们还有些自知之明,没有将自己困在自己设下的实验里。 理念之外,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是本次试验项目的核心主旨所在。名为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自然跳脱不出“创新”二字。不敢说我们实验的大方向上有何创新,但我要说的是实验中一点一滴的创新火花。 年轻人胜在思维活跃,给一方天地就尽情挥洒。 作为一个副手,我见证也参与着我们在试验过程中折腾的小小创新们。我们会在寝室里一起制作自制改良版的培养碗;我们会站在一堆培养基前讨论如何摆弄他们;拿着移液枪的手还悬在半空,把我们的突发奇想交流。 我们的创新那么得不成体系,只能在过程中细细体味,然后淡淡微笑,如今要我用文字叙述一番,却不知该如何写起。 写了一大通,零散碎语,实在是缺乏逻辑,看看又不知该从何修改,毕竟这些只字片言的组合确是我实验过后的心里写照,散乱无章,却又都是言虽尽意犹长。这里记录着我两年的感悟,却说不尽这两年我获得的全部。我要感谢季凯莉同学,她让我看到了一个青年科学家的成长;我要感谢季凯莉同学,她让我参与了一次我这生难忘的基础研究。 【陈烨,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2005级植物生物技术专业,第一期“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甜瓜K+通道基因MIRK表达与Na+抑制”项目参与人;指导教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