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思维与实践的结合 2011-01-05 09:00:08

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思维与实践的结合

蒋年华

不知不觉间,项目已经接近收收尾工作,看着项目组成员们忙碌的喜悦以及在这接近一年的时间里收集的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成果,真的十分高兴,越发觉得喜欢上了团体合作和那种互相讨论,发现问题并解决之后的兴奋心情。

从项目申报成功之日到现在的项目尾声,每个人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任务,喜欢和老师讨论的感觉,亲近而又自然。虽然在一起的只是这一段时间,但是通过前期的理论学习和讨论,已经让我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回顾刚开始的时候,我们那忙碌的问卷调研和数据统计工作,还有搜集相关法律、文献到身体机械化操作,和管院同学们兴致勃勃地讨论,和万勇老师研讨项目的规划和内容,参加知识产权的研讨会并记录自己的心得感悟……这一切都还似在昨天。作为应届毕业生,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的课业、考试的压力并没有让我们停下研究的步伐,而紧接毕业时段又同时忙碌于毕业论文的我们,还是坚持一如既往地在项目上花费心思。初步总结下来,我们项目开展至今,收获最大的莫过于在创新实践过程中,个人能力和素质在无形中的提高。

就我个人而言,个人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上最大的进步就是走出书本,走进社会。我们的项目前期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做调研工作。相比我之前参加的学校里的本科生PRP项目而言,此次创新性项目不再局限在理论知识层面上,不再是空洞而虚无的进行理论创新,开始更多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关心社会现实,考察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我要首先感谢我院经济法专业的李剑副教授。作为一名理论和实务经验都很丰富的年轻学者,李老师向我推荐了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一书。虽然我们的项目研究课题是法学类,但是通过参阅这本著作,我们又起初的摸着石头过河,逐步找到了研究思路和方向。我们在原有的法学和经济学的视角上,融入了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怎么样制作调查问卷,如何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和数据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如何进行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就像从地里打下的粮食,要经过很多道加工工序,才能最终成为香甜可口的食品一样,我们从现实社会中所得到的众多信息和资料,也要经过我们的加工和处理,才能最终变成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对于没有学习过统计学的我们而言,从众多的数据中,筛选出我们所需要的资料、数据、信息,也算是一种学习和进步的过程。

其次,在理论层面上得到了拓展,并结合项目发掘出了新的成果。在项目进展过程中,我们队知识产权这一专业的领域知识进行了学习,但是起初进入这个领域之后,才发现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表面上都已经明确规定好的条条框框,真要到了社会现实中就变得捉摸不定。在辅之以经济学中营销知识的基础上,我开始意识到,其实我们所研究的世博会特殊标志这一领域,和奥运会特殊标志的知识产权维护上是相通的。通过在奥运会相关知识产权维护的理论成果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启发。尤其是在世博会特殊标志隐性市场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关北京奥运会知识产权维护工作的众多文献和研究资料让我们总结出了以往都给我们忽视的几个隐性侵权行为,诸如非世博会赞助商可能在世博园区免费分发印有自己企业标志的产品,以抽奖、支持世博会为名等搞宣传活动,奖励世博园区门票等形式。这些行为在我们之前的研究中,甚至是已有的关于世博会特殊标志知识产权维护的相关文献中都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提到了。而这些成果发现,对我们这次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也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创新视角。当然了,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以往的研究中,大都是在专注于立法层面,有了法律的盾牌固然是好事,但是有一点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那就是,并不是越多的法律越好。就上海世博会而言,如何更好的做好世博特殊标志知识产权的维护工作,更多的不是在催促人大或政府机关立法,我们的侧重点应当转向于如何执法。也就是说,再好的法律,没有人执行,也只是一纸空文。在世博会特殊标志的维护上,更多的是要依靠于司法、行政等机关,因为我们所发掘出来的众多隐性侵权行为的行为者并没有直接盗用与世博会有关的知识产权,如世博会的标志、口号和吉祥物等,因此不能直接适用现有的相关法律予以打击和规范。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在借鉴了北京奥运会特殊标志知识产权维护工作的众多实践以及学者的理论和建议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想法,虽然我们的想法和建议都很稚嫩,但是对于我们本科生而言,在这方面已然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作为一个团队,在项目研究进程中,在合作的基础上,我们各有分工,各有侧重。在齐心制作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我利用暑期交流项目,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抽样对校园学生进行了简短的询问访谈,发现即使是在像新加坡这样的发达国家中,非法学专业,甚至是法学类非知识产权专业的大学生对于世博会特殊标志知识产权的隐性侵权行为的认知程度也不是很高,更不用说社会大众。由此,我深思,其实之所以会出现隐性侵权行为的井喷现象,更多的还要看我们这个社会,之前也有参加国上海市知识产权宣传周这样的活动,但是这类活动多以直接侵权宣传为主,而对于像世博会特殊标志知识产权的隐性侵权行为的宣传则力度不够,如果我们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的知识,让社会大众和企业都了解到一般的营销行为和隐性市场的区别,那么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社会知识产权维护盲区。其次,在我暑期实习期间,我充分利用了徐汇区人民法院的优势资源,对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一中院和上海市二中院的知识产权类涉诉案件做了一个统计工作。发现知识产权类案件很少,而涉及到像世博会这样的特殊标志的知识产权案件更是不多。为了更好的确定类似案件的数目,我代表学院参加了上海市高校知识产权志愿者的培训工作,主报告人,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情报部的赵青女士给我们介绍到,从2005年到20099月期间,已经有影响力的特殊标志侵权类案件为54例。当然了,在此次研究项目进展的过程中,我还和其他研究小组的同学到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旁听了“美国科奇公司诉上海市七浦路市场商标侵权”一案,并对其做了跟踪研究。而理论层面上,我则代表小组参加各次涉及到知识产权、世博会等相关的各类讲座,培训,为我们的研究争取到第一手的资料。在后期的项目结题总结中,我和团队的其他成员们一起分工,撰写结题论文,项目综述等,在整个过程中,锻炼和提升了自己无论是理论修养,还是实践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对我以后的学术研究获益匪浅。

通过这一期的创新性项目,我深深体会到,在法学研究的道路上,我们必须要有宽阔的专业视野来广泛的关注相关的社会现实信息和最新理论成果,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跟得上时代、拓展自我的创新性思维,同时还要善于辨证、联系地看问题,能客观的理性的反思社会,融入社会,让思考成为一种习惯。

 

蒋年华,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2006级法专业,第二期“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特殊标识的隐蔽侵权规制研究——以上海世博会为视角”项目参与人;指导老师:万勇讲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2008 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     网络信息中心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