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快乐 2011-01-05 08:58:16

创新的快乐

罗文婷

二零零九年五月,我们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谈起正在火热招募项目组的“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跃跃欲试的我们发现彼此有着对电影和翻译的共同爱好。于是,四个从未正式接触过科研项目的女生李思捷、聂俊、沈晶和我兴致勃勃地开始了我们的创新项目之旅,重点研究中国电影名的英文翻译。

兴趣固然是引导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然而,这一路上的曲折与艰辛,恐怕不是兴趣就可以化解的。我们遇到的第一个困难便在于选题。如何找准电影与翻译的交叉点?如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再创造性地开辟一条蹊径?如何使我们的研究结果更有实践和指导意义?经过小组成员多次会议讨论,我们终于在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小组成立约半个月后(六月初)确立了本次项目命题,即中国电影“名”声在外论中国电影名的英文翻译。我们希望通过研究中国电影业诞生至今中文电影名对外翻译的历史,了解中国电影在发展过程中对外英文译名的变迁,掌握其翻译基本方法;通过剖析英文译名对中国电影对外传播产生的影响,明确电影名翻译的重要性;并通过研究中国电影在不同地域、国家名称上翻译的不同,探究导致其差异产生的原因、效果及其影响。于是,一个由纯粹的个人爱好引发的创新性命题,经过不断的加工和改良,演变成了不仅对翻译理论,也对中国电影业的国际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科研项目。

确立了研究方向之后,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变得明晰起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特点,我们四个人进行了组内分工。我负责收集与整理建立中英电影名对照资料库所需的原始材料、相关数据分析及报告撰写。虽然任务繁重,但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机会接触比平时更深层次的电影文化,也领略了前人令人敬畏的翻译功底。大约从去年十月份开始,我着手收集台湾地区的中文电影名与其英文译名。我本来也是杨德昌导演的忠实影迷。杨德昌导演的电影色彩偏明亮,节奏较为缓慢,他镜头下的日常生活充满各种隐喻、讽刺与哲理,偶尔一句简单的台词,却让观众有醍醐灌顶之感。我很好奇,这样深刻的文化内涵该如何在电影的英文译作中得到体现呢?以《一一》为例,这部电影围绕住在台北的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故事,一段时光,一种困惑,一种解脱缓缓地诉说着生活与人生。对于该部电影的中文名称,有人理解为一一道来,有人认为题目蕴含着道学“一生万物”的思想,也有人解读为两个并排在一起,是两个单独的个体;两个落在一起,是,但仍是两个……众说纷纭。那么英文译名如何参透这个迷呢?经过检索,我了解到《一一》的英文译名为Yiyi: A One and A Two。对此,杨德昌导演的解释这是爵士乐手在唱歌前所念的节拍,预示着影片的节奏像爵士乐那样——有些冗长却很丰富,舒缓的台北都市情节,浓重的色彩运用,好几次在窗外(汽车窗、火车床、高楼的窗户)的拍摄角度,窗上映出另一番天地的繁荣,最重要的是几代人的大家庭中复杂的、相互交错的、层次感丰富的厚度。对中英文片名的探究让我获取了弥足珍贵的机会了解一部影片背后深处的故事,更接近一位导演的用心,从而领会作者试图通过影片传达的生活与艺术价值。76部作品研究下来,我已对台湾电影的历史发展过程了然于心,对以杨德昌、蔡明亮、侯孝贤三位大师为代表的各个风格与流派的作品有了进一步、多角度的艺术鉴赏,这无疑对我个人的文化素质培养有莫大帮助,也让我意识到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研究是快乐的、满足的,也是回报丰厚的。

这次研究过程中我们所遇到的最大波折莫过于推翻原先的研究方案,回到最初的状态,重振旗鼓,重新开始。一月份时,我们小组已按预定计划完成了对台湾、香港、大陆三个地区电影的中英文影名检索与收集。然而,在分类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三个地区的电影名翻译方法并未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相反地,各个导演的作品译名有时各有其风格特色,这和导演个人的偏好及所处的时代、文化环境不无关系。这个结果推翻了我们原先以地理位置为依据区分电影名翻译特征的设想,让我们陷入迷茫与低潮期。毕竟,如果按每个导演的风格来分别归纳其影名英译特征的话,工作量将非常巨大,且研究结果不具系统性,指导意义也受到局限。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的项目指导老师陶庆老师细心了解了我们遇到的困难,仔细倾听了我们的想法与顾虑,并提出了将中国出品的电影看作一个整体,按不同的翻译理论方法归纳总结中英文电影名的建议。陶老师的意见具有很强的可行性,经过再一次的小组讨论,我们一致决定放弃原来的研究方案,改为按音译、直译、意译与创造性翻译四大类别划分历年来中国电影名的英文翻译。尽管这在中途杀出的根本性改变影响了研究的进程,花费了组员更多的时间与心血,在这次调整过程中我们领会到的严谨的治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研究精神和追求科学的正确态度却成为了我们在整个创新活动中收获最大的一课。

20104月中旬,我们小组终于完成了中英电影名对照资料库的建立;从商业效果、影视文化等角度剖析最适宜的电影名翻译方法,并总结得出了一套系统、科学的电影片名翻译理论,达到了本次研究的预期目标。

回顾这一路走来的迷茫与失落、兴奋与喜悦,我深深体会到“贵在坚持”的份量。倘若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也许止步于研究中期那一次突变;倘若没有刨根问底的勇气,我们也许还在低谷迷茫地徘徊。如今,我们终于走到了结题汇报之时,手中已捧着沉甸甸的研究成果。我想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陶庆老师,是您的悉心教导、细致解答使我们茅塞顿开,最终走出困境;我想感谢我的组员们,是你们始终不变的热情、坚定不移的信心使我们的研究项目能顺利地一路走过,迈向成功。这一次在上海市大学生创新项目中所切身学会的新锐的创新思维、严谨的治学精神与坚持到底的科学思想将继续指引我今后的工作与学习生活,使我受益终身。

 

罗文婷,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2006英语专业,第二期“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中国电影“名”声在外——论中国电影名的英文翻译”项目参与人;指导老师:陶庆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8 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     网络信息中心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