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在实践的路上 2011-01-05 08:58:03

创新,在实践的路上

刘洋

时光流转,历时一年的创新项目即将接近尾声;逝者如斯,点滴的回忆在脑海中一一浮现。自20094月项目审核通过以来,我和我的搭档们就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有条不紊的展开了课题的研究工作。在这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共同面对困难,互相鼓励,相互支持,在思维的碰撞中丰富头脑,在激烈的争论中寻找共鸣。如今,项目已进入紧张的总结和验收阶段,回首一年的时光,我们既体会着收获的喜悦,也捡拾着一路的酸甜苦辣,回想起来感慨万千,受益匪浅。

一、项目中我的职责

作为《高校学生干部职业发展跟踪调查——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课题的立项人,虽然承担了很多的压力,却也收获颇丰。从讨论立项的题目,到组织组员展开“头脑风暴”;从虚心老师的一次次请教,到走访一个个调查目标;从对问卷选项的字斟句酌,到项目论文的反复修改,我都积极组织并参与到这个有意义的实践过程中,体会着其中的辛苦,更品味着其中的快乐。

在整个项目的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一步步完成了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计划的制定,前期调研与可行性验证,任务分工与时间协调,文献资料查找,问卷设计与修改,深度访谈,数据回收与分析,课题总结,论文撰写等工作,作为负责人,我都参与其中。在一年的项目实践过程中,我懂得了如何直面挑战,如何应对困难;这些经验与总结,帮助我不断成长。

二、感想与收获

尽管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曾经遇到不少困难,但在三位指导老师的悉心教导和鼓励下,在各学院思政老师的支持与配合下,我们的项目朝着预想的目标不断前进。通往成果的路上,留下了我们的一串串脚印,在这一年多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有太多的感受和收获,也明白了只有不断尝试,才能将充满困难的荆棘之路,建设成我们所希冀的康庄大道。

1、水滴石穿的历程——实践与积累

经过创新项目的洗礼,我在诸多方面有很深的感悟,而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对实践重要性的体会。从讨论研究项目方向的伊始,项目组成员就发现,闭门造车是切不可行的。只有结合我们的生活实践,将平时遇到的问题,经过大脑中过滤,才能发掘出生活中真正需要关注的问题;而只有沿着初步拟定的道路,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才能知道这一问题是否已经被前人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增长了知识,解决了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疑惑,也明白了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经过了紧张的答辩环节,项目顺利进入了实施阶段,由于我们的项目需要通过大量的调研来完成,合理有效的数据的获取与数据的分析,则成为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而每一步前行都是在实践中完成——正是通过与各学院思政老师的沟通互动,我们才获得了被试者的联系方式,保证了调研对象的广泛性;也正是通过访谈与验证,我们进一步的修改问卷,将研究的聚焦点明确化。在实践中,我们获得了研究所必备的资料;在实践中,我们努力提升自己;在实践中,共同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我们体会水滴石穿。

创新,不只是一句口号。不是一拍脑袋的决定,每一步计划的实施,每一个数据的获取,每一场激烈的讨论,每一次数据图表的绘制,我们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明白了,创新不只是思维上的锻炼,脑海中一刹那的思想闪光固然重要,但又是不够的。就拿论文的写作来说,尽管有了前期的数据统计和成形的构思框架,但论文中也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一些看似细枝末节的东西,却反映了我们的能力。试设想一张数据准确而美观的图表,却配上了一个满是别字的图例;试设想一段集合着创新思维的段落里错字满篇……正是在实践中,我们学会了关注每一个细节,也深知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含义。

2、携手并进的日子——团结与合作

团结合作,携手并进,我们在努力中彼此感动,在坚持中互相扶持。在这段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的日子里,我们并肩而行。我深深体会着集体的力量,更学到了许多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

在团队建立之初,我们也遇到了几乎每个团队都会遇到的难题,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磨合,尽管大家来自相同的专业,但是背景、性格甚至作息的习惯都存在差异,一次小小的讨论也要三方协调才能完成。作为团队的组长,我深知分歧掩盖不了我们的共同目标,而将团队建设的更加紧密,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敞开心扉的交流,将我们联系的更加密切;发挥每个人的特长,让我们的队伍不断成长。我们将讨论之前的准备工作,改造成每一次活动的重中之重,让大家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完成细分的工作,再将成果带到我们的“小会场”,这样,不仅避免了讨论时面面相觑的尴尬,更让大家有了灵活的时间安排和思维空间。独立的思考,让我们发挥出每个人的思维特长;真诚的沟通,让我们彼此凝聚,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的合作真正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随着彼此了解的深入,我们的情感也不断升华。项目中,我们是合作的战友;生活里,更成了彼此相依的伙伴。

真诚的感激,我的队友。

3、柳暗花明的转角——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在创新项目的执行中,我们并不是一路走过康庄大道,也遇到了困难与荆棘。在一路披荆斩棘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坚强,不断成长。

在寻找调研对象信息的过程中,我们就遇到了阻碍。为了以学院为单位,获得各学院的被试者联系方式,我们尝试与思政老师取得联系。尽职尽责的思政老师,出于爱护学生的角度考虑,需要确认我们调研的目的,而在最初的调研中,我们却没有做好完备的准备,甚至没有携带创新项目的证明合同,导致在项目执行中多次碰壁。于是,在反思与总结之后,我们认识到,要获得老师的支持,首先就要准确表达我们的身份。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们将创新项目合同书、项目简介、数据保密声明装订成册,带着这份“正式的文件”,我们又一次走访了各个学院。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提供了我们的信息之后,项目获得了各学院思政老师的大力支持,他们尽努力帮助我们提供学生干部的信息,有的更亲自帮助我们联系,减少了今后调研中的阻力。

在项目的整个执行中,我们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和挑战,在问卷设计时,我们曾经有过指标设计上的困惑;在问卷发放时,我们也曾经遭遇不能回收的冷遇;在数据分析时,录入中的一点小小的偏差迫使我们从头再来;在论文写作时,如何准确地表辞达意令我们绞尽脑汁。但是,每一次克服困难,却又带给了我们无尽的喜悦;点滴成就的积累,更成了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克服困难,也许只在坚守;关注细节,才能柳暗花明。

4、理念与梦想的升华——创新思维植根心中

经历了项目的点点滴滴,创新的理念也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交大的青年学生,创新的理念更应该植根心底,伴随着我们的梦想,一同走成现实。

从最初的创新理念,到经历实践的检验与磨砺,我们对于创新的理解,在不断升华,对于创新思维的坚守,也愈加强烈。在内心深处,我充满着对于创新项目的感激,通过这次难能可贵的机会,我才能真正与创新思维“结缘”,并不断学习如何将思维落实到行动。

可以说,创新项目为我们青年交大人搭建起了梦想腾飞的平台,它将创新二字深深镌刻进我们的脑海。在梦想与实践的交织中,我们更加明白,做一名创新人才是自我发展的目标,更是中华振兴的需要。

创新,在实践的路上。

 

刘洋,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2007公共管理类专业,第二期“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高校学生干部职业发展跟踪调查——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例”项目负责人;指导老师:胡近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2008 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     网络信息中心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