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无极限 2011-01-05 08:57:50

挑战无极限

许月婷

在这次创新项目中,作为立项人与主要参与人,我积极与导师、合作同学沟通交流,制定研究阶段,确定研究内容,将研究课题细分层次化,确立不同阶段层层递进的研究对象。并且在执行过程中,联络各方面资源搜集数据,与导师沟通分析数据撰写论文。另外负责写作整理定期的材料报告。

在第一阶段的研究工作中,我们选择变革型领导与工作绩效、组织公民行为和满意度的关系为研究命题。因为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背景下的领导行为包含了许多变革型领导的行为因素,同时以个人在学生组织的经历来说,大多数工作都灵活性很大,没有固定常规的工作,因此很适合使用变革型领导来描述。而三个因变量:工作绩效、组织公民行为和工作满意度是访谈中学生组织管理者最关心的三个维度。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加入了干事的性格特征(大五模型),情商等协变量,来观察这些变量的调节作用。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麻烦。首先我们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是取样时碰到的无法让被试“说真话”的困难。因为研究的问题与干事们的切身利益相关,干事们都不会很放心得说真话,在评价满意度、自己的性格以及领导的领导风格时都会倾向于好的方面。这样的情况,首先使有效问卷的数量大大减少,另一方面使分析相关性时信度较低。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的解决办法是:1)在实际操作时,我们在问卷首页附上一封承诺书,保证不会将问卷数据透露给研究需要以外的任何人,并且在填写完毕后立即回收密封;2)在问卷中加入“BIDR”量表,这是一个可以测量被试刻意给别人留下好印象的心态的程度。因此问卷的长度增加了,为了让同学们能够耐心认真填写,我们就选择赠送一些小礼品作为回报。

其次在问卷回收率上也是问题,当面填写问卷与邮件问卷的形式我们都有采用,但是两者都有其局限性。前者虽然回收率可以保证,但干事们愿意真实反映情况的因素很小,而邮件则是回复率极低,如果让部长或主席提醒填写话又违背了真实性的原则。因此我们问卷的回复率总体只有26%,而经过我们的筛选有效问卷的比例更是只有13%。而这也是导致我们的研究的信度太低的主要原因。在下阶段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会尽量避免,考虑扩大取样范围与数量,希望有效的数据能增多。

在第一阶段的研究中,我最大的收获与感受是,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从开头的研究设计的逻辑严密性,到搜集数据时的技巧性,数据量积累的难度都是经验的积累。虽然会很受挫,比如问卷的回收率,样本的有效性,还有统计分析时不达标的信度与显著性水平。但是后期分析与探讨的过程是更加挑战但有趣的。我们拿到手的数据是干的,需要经过我们在有规律的数据中来分析其背后的内涵。我们一直把前期的工作当作研究的主题,其实这是个误会,真正的水平是在后期的分析中体现的。另外在第一阶段的研究中,我是第一次独立经历严密的组织管理的学术研究,掌握了基础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并且有了全面的认识,积累经验。

第二阶段的研究,我们聚焦到了大学生领导力的结构描述上。相比之前普通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建模”是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研究难题,我们需要大规模的数据,幸运的是可以参与到学生处的领导力调研项目,通过网站来搜集数据。在项目开始前期,我做了很多的调研工作,包括文献阅读,其它大学的信息,量表搜集,问卷编写,为同学们提出的反馈意见等等。我们为了确保问卷的有效性还提前做了预测试,搜集了146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问卷做了删减修改。

参加这次研究活动,给我的感受最明显的是,学生组织在自我管理上有些是颇为混乱与无效的。干事们对学生会的满意度与工作积极性几乎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兴致,不是非常受工作过程与领导的影响,而部长、主席的号召力也并没有到该有的水平,这点对于学生会的发展是非常受限制的。这一点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尤为明显,我们也在思考是否与学生的性格以外的文化、成长年代有关。另外学生会真正的管理者还是团委的指导老师,当然这是必要的安排,可是有时候过多的限制也阻碍了学生会的创新意识以及工作的效率。团委对学生会的指导方针与管理风格在不同组织是迥然不同的,有值得借鉴的,也有需要提出改进的建议的。我们也很清楚这不是我们的力量可以改变的,我们做的研究也是希望能反映情况、有所建议。

其次在研究的方法上,我们有了许多的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感受。张老师体现出了非常丰富的研究经验,在推荐量表与参考文献时都是信手捏来。在他的指导下,我们除了完成了第一次规范的研究外,也有所创新。我们也体会到了研究的困难,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有一点成果。而要创新就必须先学习过去已有的研究成果,要将创新付诸实践,对我们的能力要求就更高。

经历了这次创新项目,我最大的感触是,做学术研究是非常挑战的事情,需要有发现问题的眼睛,持久的耐心毅力还有逐渐积累的经验。尤其要做“有趣又有意义”的研究对研究构思与创新更是非常高难度的,而这种有意义的创新才是是学者该做的研究。

 

许月婷,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2006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第二期“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上海高校学生组织内部管理的调研与改进方案”项目负责人;指导老师:张新安讲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2008 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     网络信息中心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