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研究中实现自我超越 2011-01-05 08:52:25

在科学研究中实现自我超越

丁宇

2008年,在第一期“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中,我申请了“去除食用百合科葱属植物所引起口臭产品的研究”项目获得批准。我是项目负责人,也是项目团队的唯一成员。因此,项目从立项、启动、计划、实施直至收尾的全过程也只有我一个人承担。

本项研究中,决策采用的验证性和相对比较实验的方法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本项研究首先探究了微量含硫组分色谱测定的实验条件。选择采用固相微萃取取样/进样技术,解决了气体中微量的含硫组分的富集和采样问题;对直接和分流进样方式进行对比实验,确定采用分流进样的方式;为了提高气相色谱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选择了火焰光度检测器。研究不同食用材料对去除生蒜异味的效果。研究表明,饮用茶水具有明显效果,还发现食用花生酱、奶粉、柠檬效果良好,尤其是柠檬效果最为明显,为我们除臭制品配方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研发减弱食用生蒜产生口腔异味的专用制品,形成了基本配方。并对该制品配方除臭效果进行了研究,对产品的感官效果进行了小范围的社会调查。

研制“去除食用百合科葱属植物所引起的口臭的产品”项目实施整体历时一年时间。在这一年里,我们经历了很多、收获很大、感受很深。

第一,科学研究要有科学态度和甘于的奉献精神

说实话,我本人不喜欢吃蒜,更忍受不了别人生食大蒜后的呼吸气味。但是,在人际之间要实现和谐共处,有些问题确实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解决,这就是我选择这一课题的初衷。本项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进行“人体实验”。尽管我本人十分讨厌生食大蒜,但是因为很难找到获取实验样本的固定人员,在每次实验中只能亲自服用。初次品尝生蒜的时候,辣得我鼻涕、眼泪一起往外流,强行锻炼了很多次才勉强能够吞下实验所需的用量。一路走来,几百颗蒜瓣个个印象深刻。这使我想起了发现胃幽门杆菌并于05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马歇尔,他为了研究幽门杆菌致病机理,曾亲自喝下含有胃幽门杆菌的试剂。我曾为之大为震撼,深切感受到科学研究确实是一种超常的付出,是一种自我超越。

第二,科学研究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研制去除食用百合科葱属植物所引起的口臭的产品”项目审批下来不久,恰逢我刚刚完成专业转换,转入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就读。新专业学习要求和发展方向,与基于原先的考虑所做出的申请并获批复的项目内容,有些南辕北辙。是否继续做下去?曾产生过思想斗争。但我意识到,既然是已经承诺的事情,无论发生何种变故应当信守诺言,并最终下定决心要按计划完成项目。然而,实验刚刚开始,出现了诸多的不顺。新学期伊始,我的左脚意外发生了骨折,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不能去实验室;真正切入实验状态时,由于操作失误导致仅有的一根取样针头不慎折断,等待买新针耽搁了将近两个月时间,如此等等。种种挫折之下,我曾一度产生过焦躁情绪和退却的想法。但是,在指导老师韩莉老师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在环境学院的胡晓芳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在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王连芸老师的鼓励下,我终于克服困难,完成了这项研究。每当我回想起这段经历,深切感觉到幸福,因为在这期间我感受到许多美好的东西,这些美好的印象来自于我的老师的热情支持、关怀体贴、耐心教诲、悉心指导,来自于付出所得到的收获。

第三,发挥团队合作的整体优势对提升研究水平十分重要

决定申请这一项目是因为受到新生导论课的启发而萌生的想法,项目从立项、实施直至完工的全过程大都是我自己在忙碌。多少个日夜,一个人在环境学院的实验室,面对着毫无生气的实验仪器,多么渴望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互动;面对研究中遇到的诸多难题,时常感到势单力薄,多么期望和同学们一起研究讨论;由于缺乏一个项目团队的氛围、发挥集体智慧优势,对本项目的实施过程和结果自己总感觉有许多缺憾。这次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可贵。科学研究虽然需要有甘于寂寞的精神,但是发挥团队合作的整体优势,将会事半功倍。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会首先组建一个项目团队。

第四,通过本项课题研究学到许多知识、启发了新的兴趣

首先是关于数据库的使用。研究项目的前期准备时期,我得知除百度和谷歌等搜索引擎之外,查找学术信息的最佳方式是使用数据库。当我第一次登陆交大的那些数据库时,比如说万方,CNKI等等,就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在数据库的寻猎过程中,逐渐熟悉了系统检索方式,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信息,同时也逐渐培养了对信息技术的浓厚兴趣,并在大二阶段选择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第二专业。

对学习化学知识有了新的认识。我本人先前并不擅长学习化学,转专业的原因之一就是对于生物专业的各类化学课程缺乏兴趣和吃不消。通过本项课题研究,我对学习化学产生了新的认识,体会到兴趣的培养需要有一个逐步磨合、加深认识的过程。在研究过程中,读了一些有关硫化物和化学分析等方面的文章,拓宽了我的知识面。

第五,通过本项课题研究获得了许多新的启迪

本项研究所需要的很多知识,过去我并不熟悉。比如,实验条件研究中,用何种方法进行呼出气体采样分析,我最初的设想是:想办法把呼出的气体溶解到某种实验液体中,然后通过一般的实验方法测定其成分和含量。现在回想起来,这种想法真的比较肤浅。在老师的指导下,最终采用了气相色谱分析的方法,快捷有效地达到实验目的。在研究方案的确定中,对于如何去除生食大蒜后的异味,我最初的设想是,采用定性、定量的成分分析实验方法,将产生蒜异味的有效化学成分鉴别出来,再去寻找能够与之发生反应并去除异味的化学成分。但是,通过老师的提醒,发现这个思路虽然比较理性,但是实现起来非常的烦琐。首先产生生蒜异味的含硫物质的化学组分构成复杂,究竟哪些起主要作用,做出鉴定难度很大;其次,即便能够根据鉴定结果,找到消除其有效成分的化学配方,也很难保证这些化学成分对人体无害。而且,采用化学合成制剂的方法,违背了我们想设计一种纯天然制品的初衷。因此,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依据黑箱原理,我们选择了基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采用验证性实验和相对比较实验等方法,对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凝练,通过优化组合形成我们的制品配方这一技术路线。这对我是一个很好的启迪。作为一个工科专业的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形成科学的思维模式,并结合实际灵活应用十分重要。

 

丁宁,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2007级生命科学与技术专业,第二期“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去除食用百合科葱属植物所引起的口臭的产品的研究”项目负责人;指导老师:韩莉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008 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     网络信息中心技术支持